分院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分院风采 > 正文

非遗文化播种未来:铁职院与铁一幼共筑非遗传承实践平台

信息来源:李雪瑶 发布日期:2025-04-02

3月28日,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艺术学院与铁门关市第一幼儿园联合举办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活动通过沉浸式非遗技艺体验,引导幼儿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同时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活动当天,实训室里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铁一幼的小朋友们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分组体验扎染、漆扇、烧箔画、脸谱绘画四项非遗手工活动。美术教研室教师针对4-5岁幼儿的认知和动手能力特点,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悟。

高占鹏老师带领中班萌娃们化身“小小扎染师”,亲手为棉布包施展“色彩魔法”。教师引导孩子们用食品级染料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活动现场,捆扎成“小糖果”的布袋展开后呈现的放射状花纹,童言童语中展现了对传统工艺的独特理解。幼儿在观察色彩渗透、分享作品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知非遗魅力。

董家佑老师将传统烧箔简化为安全版的“贴箔画”。引导孩子们先用铅笔在黑色卡纸上描出醒狮、荷花、竹子等图案,再用勾线笔蘸取胶水描绘图案,待胶水快干时,小心翼翼地贴上金箔纸。用黄色的小刷子轻轻拂去多余箔粉,原本普通的卡纸瞬间绽放出璀璨金光时,孩子们惊喜地拍手:“我的图案会发光啦!”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这项千年非遗技艺的神奇魅力。

刘玉阁老师考虑到传统大漆的过敏性,改用环保漂漆。孩子们先围观老师将2-3种漆料滴入水面,随后用搅拌棒轻轻划出随机的涟漪纹路,屏息凝神地将白纸扇面轻压水面,并左右摇晃、旋转扇面。“哇!彩虹跑到扇子上了!”扇面上随机形成的流彩纹路,让每个孩子都收获了一把独一无二的“梦幻漆扇”。

史正兵老师提前准备了半成品石膏脸谱模具和水粉颜料。“红脸的关公很勇敢,白脸的曹操爱动脑筋……”通过PPT讲解脸谱故事,孩子们理解了色彩象征意义。绘画环节中,老师提供水粉笔和小调色盘,孩子们专注地为脸谱涂上鲜亮的红、蓝、黄,有的还创意添加“彩虹胡子”,教室里俨然成了迷你京剧舞台。

本次活动通过校-园协同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全程辅助教学,既实现了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又促进了职教学生教学能力的双向提升,为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创新传播提供了实践样本。未来,学院计划将非遗文化传承深度融入专业课程建设,通过开发适龄教具、建立实践基地等方式,构建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教育艺术学院)